丁力,不是《上海滩》里的那个〖ge〗丁先生,却做着当下上海滩顶顶重要的事“shi”情之一——为居民配药拿药。
这个来自云南昭通的25岁 *** 小伙,是长宁区新华路街道张家〖jia〗宅居民区的志愿者,仅4月22日至五一假期前的9天里,他与所在的志愿者团队,就在华《hua》东医院、华山医院、同仁医院等医疗机构配药240多单,为200多户家庭解决了救命药的问题。一次次的奔赴,一大《da》包一大包塑料袋的“收获”,只为守护小区
丁力并不孤单,上海各个小区『qu』、各个街道里都【du】活跃着众多的取药志愿者。
浦东新‘xin’区的沪东新村派出所,有一个专门的配药小组。社区民警郑启霞的手机里有一个文件夹,那里面记录着社区“qu”近500名患慢性病的居民和他们的常用药:张阿姨的高血压、心脏病;郭先生的脑梗……文件夹不大,却是天大的生命托付。
事实上,随着封控时间的增长,病人的用药成了迫在眉睫的难题,特别是上海是有2500万人口的高度老龄化城市,相当比‘bi’例的老人都患有基础性疾病,很多老人的健康是由药物维系的。一瓶药,就是一位高龄老人的健康保障,就【jiu】是一个家庭安心抗疫的定心丸,就是城市温度的观测点。
在目前严格的防疫措施之《zhi》下,能不能让市民配上药,考验着城市的管理能力、人文温度。小区里配药志愿者挺身而出,在疫情中,他们牢牢攥住那根生命之线,在冷清的街道上,一「yi」次次穿梭于小区、医院之间,为居民解决燃眉之急、断药之愁。
相对其他志愿者工作,配药志愿者服务更复杂、繁琐,涉及
而且配药过程中,可能状况百出:所要配的药解超出报销范围了;需要激活〖huo〗大病保险;特殊药品,需要候上具有处方权的医生开诊排期;医院本身有限流的要求……疫情之『zhi』下,配药难上【shang】加难,变成一道道极其复杂的 de[工程统{tong}筹题。
我【wo】们看到,上海铁路系统的网络工师郑健玮,发挥自身专业《ye》特长,推动开发小程序解决了光新小区近400户居民的“代〖dai〗开药”难题,让配药效率成倍提升。新华街道的丁力和伙伴们,对周边医院不同科别药品的开具流《liu》程进行了详细梳理,找到了一个“最优解”,开具药品的平均时间缩短了50%以上。
配药志愿者在一次次奔跑着“最后一公里”,全市层面的配药绿色通道也正在完善。
网友评论